6月19日,在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指導下,由華僑城集團主辦的“走進新國企——2019華僑城文化旅游節北方分會場專場體驗活動”于北京歡樂谷順利舉行。
由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社、經濟日報社、中國人民大學、國資委新聞中心等多家主流媒體記者以及行業專家、意見領袖等組成的50余人參訪團深入華僑城集團旗下北京歡樂谷,近距離感受2019華僑城文化旅游節在全國掀起的歡樂能量場,并以即將開放的五期“香格里拉”項目為樣本,通過一線采風、座談訪問、對話交流等形式,深入探訪華僑城北方集團在華北地區的戰略布局與規劃,透析華僑城集團的特色發展道路,“解碼”其在新時代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的新路徑、新作為。
用創新賦能歡樂,北京歡樂谷譜寫京城歡樂頌
世界第三、亞洲第二、中國第一臺,這是本次北京歡樂谷五期·香格里拉最亮眼的新項目——喜馬拉雅雄鷹·音樂過山車,世界最長的1200米軌道給參訪團留下了足夠深刻的印象,即便尚處于試運營階段,也已吸引了大量游客駐足圍觀和體驗,“驚險、刺激、新鮮、好玩”,是體驗者一致的評價。
除了國內首個模擬喜馬拉雅原生態的游樂項目所帶來的滇藏風情與民族文化,北京歡樂谷還集中向參訪團展示了13年來的創新成果:7大文化主題區、60余項人文生態主題景觀、50余項游樂設備、20余項主題游戲及商業輔助項目,每天近百場主題表演,6大主題節慶活動,在北京開創了夜間休閑旅游模式,滿足了京城人民對新型文化娛樂休閑方式的需求。
時間回到2006年,彼時的北京東南四環還是一個經濟發展較為弱勢的城鄉結合部。作為華僑城集團旗下歡樂谷連鎖發展的新篇章,北京歡樂谷的建成,正式開啟了京城歡樂IP的盛宴,“扎根北京、覆蓋津冀、輻射華北”,北京歡樂谷高質運營產生了良好的連帶效益和集聚效應,在帶動區域發展、完善城市功能、構建和諧社會、滿足大眾休閑娛樂生活、創造城市綜合效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胺比A都市開心地”不僅是歡樂谷的品牌定位,更是歡樂谷與社會共享發展成果的承諾。憑借著對當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文化效益等領域的帶動和貢獻,北京歡樂谷在2009年斬獲“新北京十六景”稱號,與八達嶺長城、故宮博物院、頤和園等世界級旅游景點共享殊榮。
眼下正值2019華僑城文化旅游節舉辦期間。華僑城集團繼去年舉辦文化旅游節之后,今年以“時間高頻持續+空間全方整合+業態多元聯動”的模式,升級成為跨時間、跨空間、跨業態的全景生態旅游節慶系列IP,橫跨春夏秋三季、歷時184天、聯動50座城市,以近500場精品活動打造一場國民級文旅盛宴。在本屆華僑城文化旅游節,作為北方分會場最核心的“歡樂能量場”,北京歡樂谷以多達10余場精彩紛呈的節慶狂歡活動,繼續為京城人民創造高品質的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提高廣大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質,為人民美好生活增添幸福感、滿足感。
創想引領發展,從主題公園看華僑城文旅供給側創新
中國主題公園行業,就是以華僑城的創想為起點。1989年錦繡中華開業實現了中國主題公園的從無到有。90年代后期,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歡樂谷四景區旅游群落的布局完成,標致著中國主題公園發展進入新時代。
2019年5月,主題娛樂協會(TEA)與AECOM聯合發布2018年全球主題公園集團排行榜,華僑城集團以4935萬人次蟬聯全球主題公園集團四強,繼續領跑亞洲。在一次又一次的“大浪淘沙”中,華僑城何以成為市場優勝劣汰的優勝者,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創新之路?
答案,是寫在華僑城骨子里的創想精神和為美好生活賦能的初心。
歡樂谷是繼錦繡中華、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等靜態觀賞型主題公園后,華僑城創新推出的新一代互動體驗型主題公園。在組團式觀光游占主導的90年代,華僑城敏銳地察覺了游客互動參與的需求,并將高科技的器械游樂項目與主題文化體驗結合,推出中國首個參與型、體驗型的主題公園——歡樂谷。這在中國主題公園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從1998年深圳歡樂谷建成開業,到2006年在北京開啟全國連鎖經營新階段,再到2019年打造中國首個5G+體驗樂園,二十多年間,歡樂谷用創想打造“繁華都市開心地”,用智慧踐行“不同的城市,同樣的歡樂”的承諾,持續豐富城市生活,提升城市品位,為近2億人次創造了歡樂,成為中國連鎖主題公園第一品牌。
歡樂谷之所以能持續地發展,有兩個核心的因素。第一,是中國經濟的發展為旅游市場提供了良好的市場規模支持,歡樂谷順應經濟發展的需求;第二,是堅持“給人民帶來美好與歡樂”的初心,不斷地創新和投入,從IP打造,到高科技游樂設施投入,再到業內率先落地5G技術,通過不斷推出新產品滿足游客的新需求,真正實現了“??闯P?,常玩常新”。
面對產業轉型升級新機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要求,歡樂谷正在積極探索對主題公園及其周邊產業的橫向擴張,拓展對外管理輸出、投資并購、產業研共享平臺等在內的新業務,著力打造具有歡樂谷特色的產業價值鏈、城市綜合體和共贏生態圈。
從最初的文化旅游開拓者,到深耕細作成為行業的領軍者,華僑城走出一條以文化為核心,旅游為主導,多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之路,讓“優質生活創想家”的足跡遍布全國50余座城市,其“創想”的基因也融入了城市文旅產業發展的血液當中。
從經驗沉淀模式,與社會共享發展成果
2002年,華僑城進入北京;2007年,華僑城進軍天津。十數年來,華僑城在北方區域成功打造了北京世紀華僑城、天津東麗湖華僑城、北京歡樂谷、天津歡樂谷等知名項目。如果說華僑城集團在主題公園、文化創意、文化演藝、藝術館群、文化節慶、特色小鎮等多個方面的突出成績,是“創想”精神引領的結果,那么華僑城北方集團則充分代表了華僑城在頂層設計和模式創新上的創造力。
進入新時代,意識到企業必須以改革轉型、創新求變適應產業變革及跨界融合的市場和經濟新要求,華僑城快速從戰略層面做出產業結構調整。
2017年,華僑城集團提出“文化+旅游+城鎮化”和“旅游+互聯網+金融”兩大創新發展模式,在整合區域各類資源基礎上成立區域集團公司,通過全域旅游和片區開發模式讓業務集團和區域集團有機結合,進行全國戰略布局,整合區域資源,統一協同調配,實現跨越發展。
記者本次采風所在的北京歡樂谷,便是華僑城北方集團的重要一子。往更寬廣處尋,記者發現,華僑城在此以“京津冀”城市群為核心,構建北京、天津、河北三大區域發展中心,輻射北方區域省會城市、中心城市核心區域,實現多點布局,全面參與區域金融、文化、旅游等產業發展。
山高谷狹,溝壑縱橫,東連京城,西通大漠,北京門頭溝齋堂鎮歷史悠遠、資源豐富,人稱“京西歷史文化古鎮”,基于門頭溝齋堂鎮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資源,華僑城利用自身的優勢開發經驗,正全力將齋堂打造成為首都旅游新名片;OCT華僑城·歡樂湖畔基于片區原有“一軸一帶 四廊七板塊”規劃,依托繡源河中段明水湖,將打造“12平方公里湖畔生活示范區”……多個文化旅游綜合開發項目的拓展,對京津冀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
北方地區擁有厚重的歷史人文積淀和壯麗秀美的自然風光資源,華僑城在充分尊重所在區域歷史人文、資源稟賦的前提上,以銳意創新、改革進取的精神,主動承接新型城鎮化等國家戰略,展現了央企的責任當擔。同時,以開放合作、共享多贏的理念,積極尋找多業態的合作伙伴組建戰略聯盟,整合區域內優質資源,持續創新文化旅游供給。
從構筑北方文化旅游大格局,可管窺華僑城作為同時榮獲“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旅游集團20強”文旅央企,在謀篇布局中的氣度與擔當。這不僅是華僑城在區域跨越式發展的生動實踐,也是“與社會共享發展成果”的真誠體現,為新時代國企發展輸出了頗具研究價值的經驗與模式。